知情人士向《中央社》記者分享,中共XS-3、DTS-03等兩套鏈路系統,恐已超越Link-16系統部分效能,美軍若協助台灣升級為Link-22,對國防及未來軍事合作將是一大助益。
但他觀察,從各方在會議上的發言來看,美國與盟國和中國之間的立場距離還是很大,就算這次美中防長有正式的雙邊對話,兩軍之間直接溝通也無法解決或減緩兩國間的摩擦。6月2号: 话不投机半句多 中美两国国防部长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论坛上简短握手。

代表台灣參加「香格里拉對話」的學者、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分析,李尚福在演講中強調北京對台灣議題的立場,反映出中國對台灣議題國際化的擔憂。會議期間,黃永宏和許多與會的國防部長舉行雙邊會談,包括美國防長奧斯汀、中國防長李尚福等人。奧斯汀前天在演講中表示,美國長期遵行「一中政策」及履行台灣關係法的義務,致力維護台海現狀。為期3天的「香格里拉對話」亞洲安全會議昨天落幕,美國、中國及亞洲、歐洲多國國防部長出席,討論安全議題。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莊嘉穎也持相同觀點。
黃永宏強調,溝通管道至關重要,朋友或潛在對手之間沒有溝通,就像F1賽車手在同個賽道上蒙著眼睛開車。為期3天的「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亞洲安全會議昨(4)日落幕,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中國防長李尚福分別發表演講,在區域安全、台海局勢等議題上隔空交鋒。客家裔的許同學也曾被同學語帶嘲諷稱呼為「客婆」,直到年紀漸長,才慢慢知道尊重多元文化的重要,要避免使用傷害族群情感用語。
台大學生會舉辦言論自由月活動,有學生懸掛「火冒4.05丈」布條,影射原住民學生加分制度。台大經濟系學生會長選舉,有候選人的政見歧視不同性別、性取向、族群等。招生名額:原住民身分升學以外加方式辦理,不占原核定的招生名額。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
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鄭智偉以性別平等教育為例,很多家長認為「等高中再學」,但明明國中小就有許多言語霸凌,很多民眾也不支持國中小實施同志教育,學校可能因壓力不敢好好教。

教師應更了解各族群會遇到的困難、歧視和結構不平等,才能引導學生學習包容和尊重。張育萌說,雖不代表整個世代都這樣,但近年高中議題性社團確實慢慢減少甚至「廢社」,學生組織想推動心理假、月經平權或聲援烏克蘭等議題,越來越難獲廣泛響應。Hana高中前在台東縣就讀,進台大後才發現外縣市很少原住民,同學有許多刻板印象、誤解甚至是質疑,有人閒聊時脫口說出「番仔」讓她驚訝不已,後來才知道同學從小家裡都這麼講,卻很少被糾正。他曾受邀演講,就被要求不要提「同志教育」,改用了解不同性傾向、尊重多元性別等委婉說法。
這一連串的校園歧視事件引發外界熱議,中央社藉著這個專題,從教育部門、校方、學生、民間團體、學者專家等不同角度探討校園歧視議題。資料來源:教育部法規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告訴《中央社》記者,要尊重其他不同族群,同理心培養非常重要,但2000年後出生世代從小生活在手機、自媒體高度分眾環境,而有些人高中3年都處於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中,社團、畢業旅行「被偷走」,甚至連同學都很少見面,失去很多培養機會,難免出現一些較極端狀況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中央社)學生歧視言論頻頻登上媒體版面,教育部已將人權、性平、多元文化等議題融入108課綱,並推動審議式民主加強實作經驗。
學子處於這樣的環境中,即使每學期都有上相關課程,也難敵日常社會的影響。除了課程外,教育部也推動「審議式民主」,鼓勵學生參與公共事務的討論,進而在實際操作中,培養理性思辨的能力。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充,已於5月3日發函各級學校,重申禁止一切形式種族歧視,並要求各級學校依行政院109年5月8日核定的「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推動計畫」舉辦講習會和宣導,傳遞尊重多元族群文化理念。例如社會科將近期發生的時事融入,在課堂上讓師生討論。
除了學校要教,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也很重要,民眾也應加強對多元文化議題的敏感度,當自己處於優勢地位時,更要懂得尊重和包容,不去歧視弱勢族群。大專也推動「人權及公民教育促進方案」,定期統計開課數和追蹤列管。從台中一中的「烯環鈉」到台大的「火冒4.05丈」,青年世代的言論屢屢踩到歧視紅線,教育體系成為眾矢之的,往往指責:「台灣的教育怎麼了」。台大經濟系學生會長選舉,有候選人的政見歧視不同性別、性取向、族群等。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接受《中央社》電訪表示,12年國教課綱推動後,教學現場確實有比以往更重視人權、性平等相關議題。爭議事件背後其實是共犯結構,社會應一起檢討和反省。
國文科的古今選文,也有很多適合結合族群平等、反歧視相關議題。學校會根據各項指標,定時檢核校園人權環境,透過教學活動讓師生瞭解普世價值,進而養成尊重、包容等良好德行。
另外,包括轉型正義、性別等議題,也往往欠缺良好的說明解釋,間接導致偏見和歧視的產生。這一連串的校園歧視事件引發外界熱議,中央社藉著這個專題,從教育部門、校方、學生、民間團體、學者專家等不同角度探討校園歧視議題。
台中一中舉辦校慶園遊會,學生以「烯環鈉」爲擺攤主題,引發歧視原住民的爭議。新聞來源 校園反歧視路漫漫3 / 人權議題融入課綱 學者:教再多也難敵社會影響(中央社) 延伸閱讀 校園反歧視1:消弭歧視非一蹴可幾,大學端持續推動盼見效 校園反歧視2:偏見歧視很小就定型,教育應多管齊下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
不過學者認為,學校教得再多,也難敵日常社會的影響。但他也認為,最近發生的事件是很好的「機會教育」,很多時候是學生幽默用錯了地方,沒有感覺到事情的嚴重性。台大學生會舉辦言論自由月活動,有學生懸掛「火冒4.05丈」布條,影射原住民學生加分制度。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
陳宜倩以原住民族升學優待為例,學校很少說明原住民過去遭受多少系統性歧視等,政府因此才提供補償措施。陳宜倩說,當政治人物說錯話,道個歉就沒事了,又怎能要求學生對這些議題具備高敏感度且不犯錯。
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陳宜倩表示,明星學校學生說出歧視的言論,民眾常指責教育沒做好,但其實這些話語,在許多政治人物身上也曾發生過。在這樣的情形下,一般學生自然難以理解為何原住民可以加分。
侯俊良呼籲社會各界,不要因為幾個極端的個案,就否定整個教育體系和課綱的努力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陳宜倩表示,明星學校學生說出歧視的言論,民眾常指責教育沒做好,但其實這些話語,在許多政治人物身上也曾發生過。
學校會根據各項指標,定時檢核校園人權環境,透過教學活動讓師生瞭解普世價值,進而養成尊重、包容等良好德行。台大學生會舉辦言論自由月活動,有學生懸掛「火冒4.05丈」布條,影射原住民學生加分制度。從台中一中的「烯環鈉」到台大的「火冒4.05丈」,青年世代的言論屢屢踩到歧視紅線,教育體系成為眾矢之的,往往指責:「台灣的教育怎麼了」。侯俊良呼籲社會各界,不要因為幾個極端的個案,就否定整個教育體系和課綱的努力。
大專也推動「人權及公民教育促進方案」,定期統計開課數和追蹤列管。不過學者認為,學校教得再多,也難敵日常社會的影響。
新聞來源 校園反歧視路漫漫3 / 人權議題融入課綱 學者:教再多也難敵社會影響(中央社) 延伸閱讀 校園反歧視1:消弭歧視非一蹴可幾,大學端持續推動盼見效 校園反歧視2:偏見歧視很小就定型,教育應多管齊下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學子處於這樣的環境中,即使每學期都有上相關課程,也難敵日常社會的影響。
除了學校要教,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也很重要,民眾也應加強對多元文化議題的敏感度,當自己處於優勢地位時,更要懂得尊重和包容,不去歧視弱勢族群。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